导入数据...
情系凉山,筑梦彝州——文学院2016年暑期家访工作纪实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6年9月2日
  查看:664
  来源:

情系凉山,筑梦彝州——文学院2016年暑期家访工作纪实

 

  为深化“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五创五带头”为载体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的实施方案》、校党委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方案的要求,根据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关于开展2016年教师暑期家访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自7月20日起,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晓红携学院家访工作小组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家访工作。家访为期6天,工作小组途径凉山州7个县市,全程共计约1650公里。切实将家访工作做到全面、精准、有效。

  将关爱之露润泽每一寸土地——家访对象全面

  本次家访工作,根据文学院多年家访工作经验,结合走访地的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详尽细致的家访方案,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更多学生关心和帮助。本次家访共计走访21名学生,涵盖:学院现有所有专业、年级;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免费师范生和非定向学生;不同成绩阶段的学生。真正将诚挚的家访之爱播撒到每一处需要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在走访途中,家访工作小组还与学院毕业学生进行座谈,他们中有的奋斗在基础教育的第一战线,有的拼搏在祖国脱贫工作的最前沿。“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师大精神总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柱”——文学院2008级毕业生马茂林在座谈会中讲到。

走访学生相关数据

   把关爱之光投射每一个心灵——家访工作精准

  本次家访工作前期,家访工作小组进行了扎实的准备工作,在拟定受访学生名单后,根据学生在校综合情况将21名受访学生分别归类为:成绩优异类、学生干部类、贫困家庭类及学习成绩欠理想类。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制定一对一的家访方案,力求让家访工作精准化。通过制作精心的“多彩文苑”画册,图文并茂地将学生大学生活向父母进行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家访过程中,工作小组旨在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生活情况,不惧路程艰苦,千里跋涉将关爱送到学生家中。7月23日,家访工作小组历经4个小时车程到达距离西昌市180公里的盐源县白乌镇沙东华同学家中,家访过程中马晓红书记在向家长介绍学校相关情况的同时关切地询问东华家庭的相关情况,主要经济来源,就业意向等问题。并在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对其学习方法,生活习惯,职业规划进行细致的指导,让每一位学生所感受到的关怀都是独一无二的。

 

前往盐源县白乌鸦镇途中

  让关爱之花绽放在每一个枝头——家访成效显著

  通过家访这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家访工作小组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通过家访,每一个家庭也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扶贫助学,就业发展等情况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通过家访,也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家住西昌市礼州镇的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吴倩同学在这次家访后,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研究生支教团的道路,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她更加清楚作为一名走向西部的志愿者肩上的责任透露着荣光。喜德县的吉莫伍呷同学心怀教师梦却在教师职业技能方面较为薄弱,在了解到情况后,工作小组的老师便建议吉莫伍呷同学通过参加学院暑期的“基地班”项目,以此来提升自我。根据学院的学情跟踪,吉莫伍呷同学在紧张的“基地班”培训中在教师职业技能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家访工作小组在盐源县白乌镇沙东华同学家中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晓红与学生家长亲切交谈

  据悉,文学院暑期家访工作已开展6年,文学院家访工作小组坚持将每一次家访视作学生成长的重要转折点,绝不走马观花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在家访之后都能获得实质性的成长。调研报告显示,6年来,工作小组共计走访128个学生家庭,根据跟踪调研结果:受访学生在家访结束后的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平均名次提升9名;受访后主动担任学生干部比例达92%;已毕业受访学生对个人就业情况平均满意度达8.6分(满分10分)。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晓红表示:近年来文学院家访工作的实效显著,但我们深知家访工作仍有不足,今后的我们将做实做细前期准备工作,不断扩大受访对象的范围,深入了解受访家庭的需求,完善受访学生的跟踪调研,让学院家访工作再上新台阶。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