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赵义山教授-古代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6年9月9日
  查看:7813
  来源:

1111.png

赵义山简介        赵义山,男,1953年4月生,四川南部县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天府学者特聘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兼任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中国元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等。        1979年1月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82年于该校研究生毕业,获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导师为郑临川教授(西南联大时吴宓、闻一多等先生入室弟子)。1990年9月至1992年7月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访问学习,合作导师为李修生教授。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于四川大学文新学院读博并获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项楚教授。1982年至1997年,在西华师大文学院任教,1991年评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调任佛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06年由佛山大学调回西华师范大学,任文学院院长、校社科联副主席。2012年由西华师大调四川师大文学院,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至2015年,曾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十年来,曾为各地30余届中文本专科学生讲授过先秦至晚晴各阶段中国文学史必修课程,以及元曲研究、散曲研究、戏曲史研究、词曲比较研究等本科选修课程和研究生必修课程。秉承学为人师、身为世范的理念,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取得显著成绩。任西华师大文学院长期间,提出“三有三会”(有博爱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会学习、会思考、会表达)的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取得良好成效。在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学中,数十年来努力突破历史本位主义而坚持文学本位立场,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之下主编四卷本《中国分体文学史》,获全国同行广泛好评。       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宋元明清文学,尤以词、曲学为重点。先后主持完成《元散曲研究》《明清散曲研究》《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全明小说寄生词曲辑纂》等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本散曲集成》,为该项目首席专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文献》《学术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元散曲通论》《明清散曲史》《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等专著和《中国分体文学史》《元曲鉴赏辞典》《明清散曲鉴赏辞典》《巴蜀文化大典》等编著30余种,在曲源、曲体、曲派、曲史的研究中多有新见。其代表作《元散曲通论》被同行誉为“20世纪散曲断代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明清散曲史》被认为“填补了明清散曲断代史研究的空白”,并于2005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10种优秀成果,获四川省政府一等奖。连续多次被中国高校评价机构评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近年来开展的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被学界认为“是独辟蹊径的新的研究领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创新意义”。作为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除了引领中国散曲理论研究,而且兼任北京、山西、陕西、湖南等多省市散曲研究和创作组织的顾问,身体力行,引导当下散曲创作,为新时期中国曲学从理论研究到创作实践方面的全面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之余,热爱文学创作,四十年来,积诗、词、曲、赋、文凡五百余首(篇)。三十年前曾出版过诗词曲合集《雪石集》。其创作虽多以即事抒怀为主,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则是其一贯的宗旨,故得到同行和读者的广泛喜爱与好评。近年来提出在传统诗词曲复兴的基础上创建新体的十六字方针:融汇新旧,打通古今,创建新体,诗乐联姻。拟联合全国诗词曲创作、演唱、评论、传播等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创建新的“第四大诗体”,复兴中华歌诗的传统而共同努力!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