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蜀山讲坛”第五期第二讲:南丝路早期佛教传播与“峨眉”语源探索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5日
  查看:379
  来源:

2018年9月15日上午9点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文学院顺利进行了“蜀山讲堂”第五期第二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的是四川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来自国际教育学院的汤洪老师。汤洪老师进行了以“南丝路早期佛教传播与‘峨眉’语源探索”为主题的主题演讲。

blob.png

汤洪,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战线》、《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华书局出版《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学术专注。代表论文《从邹衍到屈原:“大九州”理论对屈辞的影响》《“峨眉”语源考》。获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二等奖。主持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blob.png

对“峨眉”二字的来历,历来述说者甚重,其中不乏人云亦云者。本次讲座中,汤洪老师就“峨眉”二字的语义来源进行了自己的探讨,通过如实证、考古材料、文献等诸多例证来反驳前人的观点。如1.“峨眉”与牙门山相关。2.山形如“峨眉”之说。3.因“涐水”而成“峨眉”。并通过多方考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峨眉”二字在原初阶段,无关山水,无关风月。而是牵连着早期佛教经南丝路的传播与融合。本研究梳理旧传史志,参考南丝路早期佛教考古成果以及语音调查材料。试对“峨眉”语源进行考证辨析,以图还原“峨眉”语音本为“阿弥陀佛”之“阿弥”。自秦权得以在巴蜀大地确立之后,汉字进入峨眉地区,并影响持续深入,故之人们以“阿弥”之音记为“峨眉”之面目。

blob.png

在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的时间里,多名同学提出了十分有深度的问题,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汤老师也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问题,并一一作答。并且告诉在场的同学们,不要因为外界质疑而不敢“标新立异”。做学问,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汤老师也强调,不可尽信书,要亲身查阅,考证。不能盲目相信前人所述。鼓励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blob.png

上午的讲座中,讲堂中座无虚席,并有不少同学席地而坐。听完讲座后,同学们无不赞叹汤老师学识之渊博,学风之严谨。我想汤老师除了在相关领域给我以指导与启发之外,也提醒着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著作,做学问就要如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文/牛思洁

                                           图/王煜钦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