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蜀山讲坛”第六期第三讲:苏轼眼中的杜甫——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对话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3月17日
  查看:845
  来源:

2019年3月16日上午9点,在文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了“蜀山讲坛”第六期第三讲,本期讲座人是周裕锴教授,讲座开场由汤君老师主持。

图片1.png

  周裕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兼任苏轼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禅宗语言文学、阐释学的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国禅宗与诗歌》《宋代诗学通论》《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禅宗语言》《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法眼与诗心》《语言的张力》《梦幻与真如》等。

图片2.png

讲座伊始,周裕锴老师以幽默的方式开场,用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和自己关于杜甫的论文来引出今天讲座的题目《苏轼眼中的杜甫——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对话》。紧接着,周老师以“托梦与知音”“著作权与代言人”两点明晰了苏轼与杜甫在阐释学中的关系,即苏轼将杜甫当作自己的“代言人”,把自己当作杜甫的知音,并提出“苏轼是怎样评价杜诗中的语言世界”和“苏轼是怎样塑造杜甫在诗坛中的形象”这个两个问题。关于问题的解答,周老师从“苏轼对杜甫忠诚认人格的推崇”“苏轼对杜甫远大志向的肯定”“巨笔屠龙手——苏轼对杜甫诗坛地位的评价”“苏轼对杜甫不幸遭遇的同情”“才力富健——苏轼对杜诗艺术风格的欣赏”“简牍仪刑在——苏轼对杜甫诗意象句法的化用”“杜陵饥客眼长寒——苏轼对杜甫诗歌人生的调侃”“此论未公吾不凭——苏轼对杜甫诗艺和杜诗陋句的质疑这几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苏轼眼中的杜甫。

图片3.png

在讲座进行过程中,周老师引经据典,带领我们仔细剖析苏轼的诗词文,体会苏轼作品中不一样的杜甫形象。讲座临近尾声,进入了提问环节,同学们热情地踊跃提问。其中,博士研究生吴穹同学向周老师请教了两个问题:今人写诗用韵的问题及今人读诗的问题。关于这两个问题,周老师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详细、耐心地为我们讲解,赢得了热烈掌声。

图片4.png

最后,这场与两位伟大诗人古今对话”的精彩讲座在同学们再次响起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许多同学都意犹未尽,期待周老师下次能再来“蜀山讲坛”为我们带来一次文学盛宴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登台与周裕锴教授汤君老师合影留念。

文/何婷婷

图/田宓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