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蜀山讲坛”第六期第七讲——域外汉籍语言研究价值刍议
——以禅籍为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4月14日
  查看:438
  来源:

2019年4月13日上午九点,“蜀山讲坛”第六期第七讲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厅举行。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雷汉卿老师。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学术讲座。

qq图片1.png

首先,雷老师从中国学问史上的三个最大发现引出了二重证据法和域外汉籍的定义,域外汉籍包括历史上域外文人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中国典籍的域外刊本手抄本、流失在域外的中国古本。紧接着,雷老师又从地域分区上,指出域外汉禅籍资料的主要集中在东亚。流传在日本的禅宗文献资料丰富,如典籍《祖堂集》;如抄录《临济录抄书集成》;如年谱《愚中周及年谱抄》;又如辞书《葛藤语笺》等等。雷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为同学们展示了这些古籍资料的照片,让同学领略到了古籍的魅力。

qq图片2.png

接下来,雷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了古籍中的俗字研究价值。雷老师通过近代汉字的资料,如简帛、石刻、写本、刻本等重要资料,得出俗字研究的价值。雷老师指出:俗字研究可以补充字刻阙漏;俗字研究可解释疑难的字;有一些俗字研究可助于探索简化汉字的简化历程。在讲解的过程中,雷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些例字为同学们讲解,如抄本中的“凤凰”、“菩萨”等俗字,以及讨论了“亗”字的演变过程,让同学们进一本领会到俗字研究的价值。

qq图片3.png

此外,雷老师还和大家一起研讨了俗语词研究的价值。雷老师指出,从俗语词研究而言,各类禅籍资料中尤以抄物的价值为最高,抄本常用“世话”、“唐谚”、“谚”、“方语”、“俗语”等标识俗语,对于俗语的解释具有极高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在探讨的过程中,雷老师同时也运用了图片,为大家展示了一些与俗语词相关的实物图,如“打罗”、“驴胄”、“摘杨花”等俗语词。

qq图片4.png

讲座的尾声,雷老师认告诉大家禅籍抄物是解读禅籍语言的锁钥,是俗语研究的宝库,域外汉籍的语言研究方兴未艾,大有可为。最后,雷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相关的学术问题,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骆雪莉

文/周志鹏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