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蜀山讲坛”第六期第九讲:文学与社会互动的媒体取径——以媒体报道阿来为例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4月27日
  查看:1432
  来源:

2019年4月27日9点,“蜀山讲坛”第六期第九讲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报告厅顺利举行。学院有幸邀请到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操慧开展题目为“文学与社会互动的媒体取径——以媒体报道阿来为例”的讲座,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对操慧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1.png

操慧教授一开始先提出了“文学媒介化”的概念,说明文学和新闻传媒之间的复杂关系更像是一对孪生儿,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文学媒介化”的进程勾勒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传播形态和文化消费体验形式,也刻画了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的变化。而“文学媒介化”正在不断走向作品外的各类主体的“互动”。大众媒体对文学的传播也不知不觉地形成并完成了“媒体取径”。

2.png

接下来,操慧老师以媒体报道作家阿来为例来解析其中的媒体取径,论述主要从三点展开:1、强调与叠加获奖者身份:媒体报道阿来的时候不断强调他在2000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事实,以“茅盾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为报道的“由头”和突出的显性要素,在后来的报道中又不断加深并累积叠加这种要素,使之成为阿来的新闻背景。2、引用观点与借用自我诠释:操慧教授以2015年腾讯文化频道的报道《阿来“华文好书”获奖感言:希望所有人都能爱中国》为例,这篇报道的标题就引用了阿来的获奖感言原文,还具体展开了其观点,观点与自我诠释形成了互动,成为报道的主体,作家与社会也通过媒体形成了相互沟通的关系。3、质疑声明与励志讲述的协作式参与:操慧教授通过分析“阿来参选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0票”的案例及阿来本人的反应,指出阿来通过四川在线发表的声明是其本人优秀的媒介素养在公共空间的展示和社会示范,这种互动跳出了个体利益的关注,通过媒体的报道将其延伸并转化为文学发展的革新动力。操慧教授还讲解了文学与社会互动的融媒体传播走向,而文学与社会互动的媒体取径也将远超于新闻生产的选择性策略,它将孕育并践行以人为本的融合使命及文化创新。

3.png

讲座临近尾声,同学们积极与操慧教授互动提问,操慧老师也一一予以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文学院的师生们纷纷上台与操慧教授合影。

4.png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