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蜀山讲坛”第七期第十四讲:“非自然叙述理论:缘起、现状与未来”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3日
  查看:433
  来源:

2019年12月7日星期六上午九点,“蜀山讲坛”第七期第十四讲在文学院二楼213会议室如期举行,学院有幸邀请到了西南交通大学王长才教授,为同学们开展了主题为“非自然叙述理论:缘起、现状与未来”的讲座。

图片1.png

王长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叙述学。出版专著《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叙事话语研究》,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鲁迅研究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在研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自然叙述学研究”、教育部课题“视觉叙事的可能与限度”、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后经典叙述学热点问题研究”等。

图片2.png

在本次讲座中王长才教授对非自然叙述理论进行梳理,介绍代表性学者的主要立场和观点,对面临的相关争议进行辨析,进而讨论该理论的启示与未来发展的可能。王长才教授首先导入了非自然叙述理论的缘起,明晰非自然叙述自上而下,与叙述实践关系密切的特点,并引入常见的误解加以辨析。随后,王长才教授介绍了布莱恩·理查森(Brian Richardson)、扬·阿贝尔(Jan Alber)、亨里克·斯科夫·尼尔森(Henrik Skov Nielsen)、斯特凡·伊韦尔森(Stefan Iversen)、玛利亚·麦凯莱(Maria Mäkelä)几位非自然叙述理论的代表理论家,并分别对其进行讲解。其中穿插有趣通俗的例子,包括相关文本与电影视频片段,来帮助同学们体会理解。在非自然叙述理论现状部分,特别是关于理论的争议与困境,涉及到了非自然叙述本身命名带来的歧义与误解和两难境地等一系列问题。

图片3.png

接下来王长才教授对非自然叙述理论的未来进行展望,即非自然叙述理论要往何处,而选择去接纳非自然叙述讨论的不同翻译、多元性、复杂性。王教授同时介绍这一领域的两部最新著作,分别为 A Poetics of Plo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orizing Unruly Narratives by Brian Richardson 和Unnatural Narratology: Extensions, Revisions, and Challenges by Jan Alber and Brian Richardson。最后王才长教授对整个非自然叙述理论进行了精彩的总结。

图片4.png

最后,谭光辉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发言,谈到个人对非自然叙述的关注与理解。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向王教授请教关于非自然叙述是否等同于非逻辑,非自然与纯粹真实,非自然叙述与自然主义关系等问题,王教授逐一进行了解答。讲座结束后,王才长教授、孙秀昌教授、谭光辉教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图片5.png


 

                                                          图/文:时坤

审核:冯杨珉宇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