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彝路向西,大爱有疆 ——扎根西部支教实录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2月8日
  查看:403
  来源:

古语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扎根西部的每一位基层教师都应牢记使命、不忘初衷,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执着一片情怀——教育改革的奋进者

 

蜿蜒曲折的248国道,傍晚雨后初晴、半截彩虹匿在白云里还未完全散去,一辆满载期许的大巴车徐徐向前,翻过盘山公路、驶进稻田深处。凉山州普格县,旧称日史普基,彝语含义是山垭口下的草甸子。这片草甸枕山带河,南北走向的则木河和西洛河平流交错,螺髻山与乌科梁子群峰东西对峙,中梁山纵亘其中。山是这片土地的主要元素,我们的支教点普格中学也是建在山腰上、当地唯一一所县高中。

 

1.jpg

普格中学后山

我们是四川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初入彝乡为异客,虽然脑海里早已排演过千百遍,当我切实走进这座被白云包裹的大山时,满腔热忱还是被山威震得发怵:我不知道自己能否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一些改变。

普格的天空透蓝清澈,360天的阳光普照让每个人黑黝黝的脸上镀着些许金红的余韵;一望无际的山景能带走生活琐碎的叨扰,也阻断了都市的多彩繁华。几乎全封闭的管理模式下,篮球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无论冷雨夜还是艳阳天,早上五点准时响起的摩擦和拍打声一度成为我的“闹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理想。由此,“科学能量站”“钢琴音乐班”等第二课堂应运而生。

 

2.jpg

清晨5点的操场

推开宽敞明亮的实验室,科学仪器一应俱全,在国家定点对口帮扶下,西部山区的学校是每个乡镇最亮丽的风景线。大家安静地听老师分解实验过程,就连平日最调皮的学生也瞪着眼睛不住地点头,他们小心翼翼地处理叶脉,直到书签制作完成才敢大口喘气。透过灯光,书签呈现出晶莹清晰的纹路,一排排雪白的牙齿终于从咧开的嘴里露了出来。

4.jpg

3.jpg

叶脉书签——科学能量站

音乐班的开展起初并不如意,器材和教室都没有着落,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普格中学给予了最大的包容和支持。学校党组织将4楼食堂的杂物间腾空划为音乐教室,石娟老师也集合民族中学的物资,最终凑齐2台钢琴、24台电子琴。众人拾柴火焰高,钢琴课终于正式“开张”。一年里,学琴的孩子风雨无阻,5点前嗅着食堂饭菜香,带着翻烂的琴谱准时守在门口,每当我走到1楼楼梯口,细细簌簌的脚步夹着阵阵笑声便从楼上传来:“来了,她来了….” 我知道这类艺术个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此处的美育教育是杯水车薪,但不做即是0%,愿意为了1%而竭尽所能才是教师的本职。

5.jpg

6.jpg

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的音乐教室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经,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扎根巴蜀大地的四川师范大学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不仅将革新西部乡村传统守旧的应试教育观念和“艺术无用”的落后意识,也是将来之不易的办学资源物尽其用,真正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71.jpg

普格中学合唱比赛留念

日久他乡成故乡,早已返乡却念他乡。深厚绵长的情怀赋予人义无反顾奔赴西部的勇气,但坚持和连续输出才能保护支教成果。恍惚间,眼前又浮现起烈日下尘土飞溅的家访,汗水和泪水下都是孩子的笑脸。

 

延续一项传统——教育扶贫的先行者

 

支教是一项终生事业,一代人的蜕变需要几代人倾心付出。作为省内最早深入贫困一线开展教育扶贫的团队,四川师范大学研支团始终秉承“励志笃行、止行至善”的精神,以定期轮换“志愿+接力”的方式延续着教育兴川的光荣传统。19年的薪火相传让138位青年学子拥有共同的牵挂和姓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8.jpg

19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合影

交通闭塞、新鲜的农产品供销不济,持续低迷的家庭收入、走不完的山村野路是大部分凉山娃辍学打工的主要原因。教导主任说:“你别看他们成绩差,能读高中都是村里的人尖,尤其是女娃娃,读完小学就可以嫁人了。”尔扎就是这样一位女娃娃,但九年的义务教育让她不甘于屈从命运安排,她倔强地撕毁婚约,重新踏入高中。今天是学生返校的日子,她提着麻布口袋一脸兴奋和神秘地来找我:“张老师,你看我给你摘了什么?”说着便激动地打开口袋,红澄澄的一片,原来是花椒。

 9.jpg11111.jpg411.jpg

米色么尔扎采椒实录

每颗花椒都被剔除茎杆和种子,阳光精心烹晒后,红得油光蹭亮、散发着醇厚的麻香味。我看着她因摘花椒变得千疮百孔的手,心里五味杂陈,不肯收下。我知道,她们每年大部分学费都是靠卖花椒挣来的。

山里娃,放假对他们而言是做不完的农活。春季播种育苗、下田插秧,夏季摘花椒、收玉米、烤烤烟,秋季挖土豆、收核桃、打稻谷,冬季收萝卜、种番薯,盖土预备新一年……每次听她们神采飞扬的说起农活,疲惫的眼里总闪着清澈的光。我问她这么辛苦,累不累?她叹了口气:“累,但做完就有钱上学,就不累了。”在生活重担面前,学业和理想是如此不堪一击,她们却用瘦小的肩膀扛起残酷的现实继续前行,某种意义上,她们是我的老师!一股从脚底到头顶的激灵,教育不是查漏补缺,而是点燃希望,我想走进他们心里,不止教他们读书写字,而是点燃他们内心深处对宽广世界的认知和对未来人生的渴望。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支教是个良心活,是个无论如何都应该被延续的事业,只要还有人背着百斤重的土豆、稻米,在那被黄昏染红的天边等着我们。

114.jpg

特补乡义教

解决了学费问题,上学依旧是“高危”行业,极易夭折。这次家访我们要说服女孩的父母搬到山下居住,并允诺让她完成初中学业。她随手一指家的方向,说只要10多分钟的路程,我们走了5个多小时。太阳炙烤着大地,在此起彼伏的山路面前女孩像个指挥家,哪一处有丛林捷径、哪一处是陡峭斜坡,就像熟悉自己身体一般,她对山体脉络了如指掌。在她的指挥下,我连摔几个回旋跤,一路都是她的笑声。

13.jpg 

14.jpg

翻山越岭的“家访”

   她叫说洛,爱笑的女孩,告诉我再陡峭的山也有平坦的路。14岁,小学三年级,这样的山路她每周要往返四趟;她说有比她家更远的学生,年纪小“翻不动山”就先放羊,年纪大“翻不动山”就不再读书。她带着喘息大声说,我们打赢了(翻过)这座山,可山的那边还是山,永无止境....待烈日化为夕阳,我们终于“到家”,席地而坐,猪崽和鸡仔在人群里肆意奔跑,不停窜进家里唯一的房间。

2111.jpg

101.jpg 

说洛家庭环境

   经“妈妈”讲述,我们才知道她——是个孤儿,没有任何直系亲属,寄养在母亲妹妹家。她难为情地把脸藏在衣服后面,似乎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最初我们询问她家人情况时,她还笑靥如花地说:“带我们去找妈妈。”婶婶家给她一片遮风避雨的屋檐,除此之外他们也给不了更多。嗷嗷待哺的小侄子,没有家具的房间,空旷得只剩下牲畜们在阳光下溅起的灰尘。小学毕业以后,等待她的是什么?我不敢想象,只紧紧握住她的手,“就像山一样,再艰难的人生也有灿烂的日子,活着就是希望,好好读书!”

17.jpg

   像说洛一样的孩子,在凉山还有很多。即便是寄宿制学校,周一凌晨披星戴月、越岭翻山已是家常便饭。为了节省时间,十八弯的山路被他们改成一条直线,累了就直接睡在公路边。因为走高山路会碰到野生动物,所以凉山娃们读书年纪普遍偏大,有自卫能力后才开始念小学。

18.jpg

   当说起回家之路,学生们没有怨天尤人的哭诉感,还嬉笑着说山上能看见狐狸、豪猪,日出很暖、星星很亮。少有几句辛苦都是末了的感慨,他们都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有新桌椅、营养午餐,我们开始富裕起来了。”我一直责备学生总想出去“打工”!当我切实走过一遍回家路后,我几乎没有勇气去责备他们,读书真的很苦,路途艰辛收效甚微,如果我身处其中可能早已选择离开,逃离这个干不完农活、走不完山路、收不到信号的地方。所谓的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只有自己亲历后才更具说服力,支教是如此、基层扶贫更是如此,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我们势必为了1%的可能性拼尽全力。

19.jpg

习总书记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20年11月,四川普格等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同年12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到6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由20万人全部动态清零。这是对托举山区孩子人生之路的一线工作者们最高褒奖,更是对新时代千千万万基层教师扎根西部、甘为人梯的无言礼赞。

伴着曦月的普格后山,松针被轻幔的泠风和晨跳的松鼠拂得飒飒作响,天空渐变成温柔的粉紫色,云兴霞蔚;油墨的松林罅隙里透过几缕橘红光束,几声鸟鸣刺破静谧的氛围,每一个细胞都苏醒过来,每一种颜色都格外鲜明。这是每天早自习的景致,鼻口里残留着凉悠悠的雾气,理了理衣袖,我向着那朗朗的读书声走去。从此以后,后山的乐土,土地的芬芳,芳菲的年华,华韶的“故乡”。

 

践行一种精神——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惜别千岩竞秀,沟壑纵横,草木蒙笼其上的凉山州,可能是对那些澄澈的眼眸深深眷恋。背上行囊,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跨越山河大漠,带我走进中国西端的边陲小镇——一个被称作“玛纳斯之乡”的地方。

6111.jpg

奔赴西部边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阿合奇位于天山南脉腹地,地处高寒山区,县境海拔1730-5958米,西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托什干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当天山还是漫天星斗时,乌苏里江早已洒满阳光,祖国疆域东西经度相差近60°,辽阔而壮美。我们丈量着克州茫茫朔漠的广袤,在这片戈壁里的绿洲致敬青春与责任;建设大美新疆需要坚定内心信念,更需要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21.jpg

22.jpg

中吉边境线

作为一名钢琴老师,琴房是我的战场。“手指立住、手腕压低、肩膀放松、背部打直”几乎变成钢琴课的“紧箍咒”。每日基础练习是沉闷的,课程第一天便出现棘手问题——坐不住!正值活泼好动的年纪,重复性音阶训练和指型控制足已让大部分孩子如坐针毡。当我绞尽脑汁想让更多孩子有所收获时,某个午后,主持班老师给我发来一张照片:一个特别的手型,如同金鸡独立一般脱颖而出。小明老师告诉我:“这一看就是钢琴班的孩子。”我一眼认出了她——岳双,兴趣和热爱会流露在日常点滴之中。

 

23.jpg


受到岳双的启发,我迅速转变教学方向,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不是复刻式扒谱,而是体会演奏的乐趣。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同学们描绘小狗的特点再播放肖邦《小狗圆舞曲》,把生活中小狗咬着尾巴打圈的模样融入反复回转的主旋律乐理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更受欢迎,我又播放了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让大家感受自然界的音乐。政鑫是个天性活泼好动的姑娘,但这一次,她却格外温顺乖巧。只见她头微微倾斜,用力聆听这几千公里外的声音。

她问我:“老师,我见过托什干河,那个算海吗?”我回答:“那是海的一部分,海是一望无际的蓝色。”她接着追问:“我见过一望无际的沙漠,从未见过大海。”我摸着她的头:“把沙换成蓝色的水,就是大海了。”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我想,海的种子已经在她心里慢慢生根了。从阿克苏到青岛有4178公里,这是遥远的距离也是纯真的梦想。

 

24.jpg

创意乐理课堂

久而久之,大家从自然的声音到每个音符的声调都有了好奇心,一双双努力控制的稚嫩小手在琴键上慢慢延展,那些专注的眼神和鼻尖微微冒出的热汗成为夏天最闪亮的记忆。我想,支教并不是用来丰富人生、自我感动的渠道,学生的实际需要才是每一位教师的综合考量。一味追求功利的教学只会挫伤学生的热情,启智教育远远重于填鸭式教学,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慢慢成长,在走进世界窗口前留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发地求索追问,发掘真知。

25.jpg

“圆梦蒲公英”研学实践活动

执着杏坛、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责任与激情并重;走进山林、踏入沙漠的那一瞬,使命与热忱共生。我想从离开它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开始想念。想念临近干涸的托什干河,眉目冷峻,像一整季雪水都融在她的眼睛里;想念普格中学后山的松树,萧萧作响地打着节拍目送我们,归来又远去;想念三尺讲台的庄严肃穆,作为师大学子、教师的责任沉甸而重大;更想念支教的一切未完待续。

百转千折的山路,无边无垠的荒漠,终将在一辈辈人的努力下架起高铁、披上绿装。改变的种子总是深埋在冬季冻土里,扶贫支教的人们抱着宏伟的蓝图辛勤耕耘,但破土之日遥遥无期。我们在失望中反复迷失,在黑夜里辗转难眠,甚至发现自离开后所纠正的行为习惯都成为空谈,仿佛一切都回到原点。

孩子们还是喜欢逃课,一言不合就干架,洗碗基本不用水,打扫卫生就一去不复返……

真的一丝改变也没有吗?

种子埋下,只是在等待春天!

作者:文学院2018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张思韬

审核:学生事务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