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15:30,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狮子山校区7教308教室举办了以“谈谈‘唐诗之路’”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主讲,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红霞教授主持,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到场聆听。

首先,卢盛江教授介绍了唐诗之路的由来。卢教授从唐诗之路的含义切入,阐述了唐诗之路发展的原因。唐代诗人常常游走于全国各地,把诗歌带到各地,把各地的山川生活写入诗中,把文化带到各地,因此形成诗路。在卢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同学们逐渐了解到唐诗之路的独特意义,了解到诗人行路生活的环境,了解到诗人行路中的创作心态。
接着,卢盛江教授介绍了 “唐诗之路”的提出。卢教授指出,首次明确提出唐诗之路概念并进行倡导研究的,是竺岳兵先生。卢教授通过回忆竺岳兵先生一生致力于唐诗之路研究的艰辛历程,激励广大学子要有勇于突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艰难中坚韧执着、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与探索。
随后,卢教授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例,说明“唐诗之路”研究要考察清楚各条诗路的面貌,以孟浩然的山水诗为例
阐述诗路对唐诗发展的众多影响,从而说明分析诗人行路生活的描写,对于考察研究诗路,有着重要意义。卢教授通过天姥山、夔州山水、梅岭等地方为例,
又以亲身经历强调,研究诗路,最好要实地考察游历,才能准确体会诗歌内容。

卢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概括,从诗、路、人三个方面,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诗路的研究,要围绕对人的研究和对诗的研究。诗、路、人三者成为一体,共同推进唐诗之路的研究。
卢教授的分享结束后,主持人王红霞教授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卢教授从唐诗之路的由来、提出、实例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视野宏阔,广征博引,深入揭示出如何从诗路的角度,更为全面勘察唐诗的发展内容,唐诗的风貌变化,研究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唐诗之路向卢教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卢教授耐心地一一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讨论氛围热烈,现场气氛十分融洽。
最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卢教授今天的精彩分享表示了感谢。下午五时许,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苟灿娟
初审:代敏
终审:袁耀林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