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第十四届学生学术论坛初赛(语言类)10月13日在文学院举行
时间:2016-10-14 22:22:00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查看:973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第十四届学术论坛于10月13日成功举行。

在第七教学楼406室语言类分会场,于15:30举行了初赛。分会场的评委由文学院的余虹老师、陈颖老师、何文彬老师、黄建宁老师担任;主持人尚军在赛前对比赛环节作了介绍:首先选手以ppt形式对自己的参赛论文作汇报;然后评委根据论文和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和提出意见、建议;最后由评委打分得出选手的最终得分。紧接着比赛进入正题。

第一位选手是来自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2014级研究生何治春,他的论文题目是《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类型》,立足田野调查,研究四川境内西南官话的声调演变,附论解释了渠县地区阳平声读阴平声以及广安地区上声读平声的问题。陈颖老师指出,由传统的“入归平”延伸到“阳归入”和“入归去”是该论文的创新之处;余虹老师对论文中理论的突破给予肯定,也指出论文研究应点明结论;何文彬老师指出语音本质是社会属性,该论文对语音研究的社会属性研究还尚有欠缺。

第二位选手是来自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2015级研究生周靖,她的论文题目是《很不A和不很A的指配和使用情况研究》(A:形容词),针对“很不A”和“不很A”两个语言结构,作了语料标准和数量差别的比较,再对两个结构的搭配进行量级理论的分析,指出语用和意义相关;再从意义角度分析这两个语言结构。陈颖老师提出该论文的研究未强调层次结构性,未抓住语言结构的基础问题;余虹老师提出,从论文的摘要和结语来看研究问题不够明确;黄建宁老师指出该论文的创新点不明确,理论使用较混乱,还存在学术不规范的问题。

第三位选手是来自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2015级研究生周亚欧,她的论文题目是《双流金桥方言音系及实验语言学分析》,从地理和音系两个方面分析双流金桥的方言特征以及与湖广话和南路话的区别,着重在音系方面对声母韵母进行结合,举例分析了各种语言现象。余虹老师提出,周亚欧同学在作论文汇报时举例分析所占比例过多,对韵母的分析过于冗长,导致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汇报,此外,题目中所谈的实验语音学分析未能与音系关系结合也是一大问题;陈颖老师指出,该论文应首先解释湖广话和南路话的特点,再与金桥方言作比较,达到行文逻辑的完整;黄建宁老师与何文彬老师肯定了对金桥方言的分析较全面,也针对该论文提出了论文行文规范的问题。

第四位选手是来自文学院学科教育(语文)专业的2015级研究生胡婷,她的论文题目是《人教版教材与台湾三民版教材阅读的对比分析——以<伤仲永>为例》,从研究对象、选题缘由、研究内容、存在问题四方面作汇报;将语文教材分为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四方面内容,对两个教材版本的《伤仲永》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三民版教材知识系统更成熟,材料更丰富多元,基础性与序列性相兼容;并提出建议,编写教材应发挥长处、汲取优点,使用教材应把握教材,理解编者意图。陈颖老师肯定了作者的研究态度,也指出该论文未能介绍两个版本教材的教学对象,存在考察对象不足的问题,建议作者扩大考察对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何文彬老师肯定了该论文用一篇课文进行深入扎实的对比难能可贵,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行文不规范等的问题;黄建宁老师针对论文中对句读的比较提出问题,建议作者结合古代汉语知识进行分析。

第五位选手是来自文学院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专业的2015级研究生谢丽,她的论文题目是《现代汉语容纳句和语义内涵探析》,首先举例提出“容纳句”概念,再立足例句,对容纳句分类及各小类结构语义、容纳句原型语义特征、VP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陈颖老师肯定了其理论分析,也指出“VP特征”的分析不够深入;何文彬老师肯定了论文对容纳句典型性强弱的分析,也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公用句”比“容纳句”更适合解释分析该论文的研究结论。

第六位选手是来自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2015级研究生魏晓瑜,他的论文题目是《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偏误及元音格局分析》,论文提出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将巴基斯坦官方语言与汉语普通话作元音的比较,再以十一位没有汉语基础的巴基斯坦留学生为案例,运用praat软件提取共振峰频率,以此确定发音时的舌位状况,分性别分析元音格局,以格局理论标准图与元音格局图作比较,实现语音学与音系学的结合,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可行建议。余虹老师指出,该论文的教学性不足,针对性的研究原则不够明确;陈颖老师指出论文中的声学分析与教学建议的关系性不强,在行文时应将大量的数据性格局图修改为附录;何文彬老师肯定了研究的创新之处,鼓励作者继续进行相关研究。

第七位选手是来自文学院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专业的2014级研究生宋东明,他的论文题目是《现代汉语“作”与“做”的分布考察——以三个有争议的成语为例》,首先从源流、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及使用习惯四方面解释了“作”与“做”两个字,提出三个成语“白日zuò梦”、“大题小zuò、”“zuò贼心虚”;分析时引用吕叔湘、李炜、凌德祥、顾汇萍等学术界前辈的看法,再过渡到自己的考察,通过考察工具书和语料库,得出三个成语在各语体环境(文学、科技、报刊、微博)中的分布情况,发现三个成语侧重于用“做”的形式;得出结论:“做”在使用频率上占优势,“做”与“作”两个字规范使用很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标准。余虹老师指出,论文应提出建议并对两个字的使用进行预测;陈颖老师指出作者应充分考察规范性文件及工具书。

经过两个小时的时间,七位选手均汇报完毕,主持人尚军公布了选手最终成绩。何治春和谢丽以87.75分的成绩暂时并列第一;胡婷86.875分、宋东明85.5分紧随其后;周亚欧83.625分、魏晓瑜83分的成绩也不甘示弱;周靖77.25分暂列末尾。最后,何文彬老师作了总结性发言,何老师高度评价了各位作汇报的同学,肯定了学术论坛的学术意义,评价到场聆听汇报的同学能拥有这样的学术热情难能可贵。

通过此次比赛,七位参赛选手展现了各自的学术风采,与四位评委老师进行了学术交流,老师们也对选手的论文作出了客观评价,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到场聆听的同学们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知识。至此,文学院第十四届学术论坛语言类初赛圆满结束。

(/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