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华文化大讲堂”首堂讲座:“经典阅读与当代文化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30日
  查看:306
  来源:

 2018年11月29日15:00,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主讲的“中华文化大讲堂”首堂讲座:“经典阅读与当代文化建设”在7教B区105举行,本场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刘敏老师主持。

 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部委员。兼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卷副主编及先秦卷、秦汉卷主编等。出版专著有《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秦汉文学编年史》《门阀士族与文学总集》《中古文学文献学》《赋到沧桑——中国古典诗歌引论》《<金瓶梅>中商人形象透视》《雄风振采──汉代文学通览》等。论文集有《古典文学文献学丛稿》《秦汉文学论丛》《走向通融——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回归中的超越----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等。与曹道衡先生合著《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南北朝文学编年史》等。古籍整理著作有《<文选>旧注辑存》等。

QQ图片20181130103944.jpg

 围绕经典阅读和当代文化建设这个主题,刘老师将其分成了三个部分进行阐释。第一个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他指出了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读经典和做笔记之间的冲突。信息的快速发展冲击着这个时代,使读书的方式多样性,可阅读的书籍也应接不暇。人们无法选择和内心的浮躁,使经典逐渐消失,所以刘老师认为我们需要重读经典,去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的文化美。第二部分是马列经典的现实意义。刘老师从三个小方面论述了其部分。第一方面则是从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鲁迅《集外集》中的一篇文章,以及莫言因想吃饱饭而从事创作等案例告诉了我们作家的生存环境与物质环境与文人的创作息息相关,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人生的价值观和要理解作家创作的意图,则要了解作家当时的生存环境与物质环境等道理等。第二方面则是以《吕氏春秋》为案例说明了我们要从时间和空间的纬度去解读作家,去解读作家的作品。第三方面则是以曹操的身平和诗歌创作阐释了文学研究要关注不同社会阶层,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第三部分是传统经典的当代价值。刘老师先解释了传统经典的含义,后又从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两方面阐释了传统经典的思想价值。最后又从如何阅读经典文本探讨了传统经典的学术价值。最后刘老师以他多年经历总结了读书治学的四条基本经验。

 讲座于下午五点半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