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品汉籍美韵,聆域外禅音
——记文学院学术讲座之《域外汉籍语言研究价值刍议》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4月14日
  查看:123
  来源:

为加深同学们对域外汉籍语言研究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研究汉籍语言的积极性,增强专业修养,2019年4月13日上午9时,文学院学术讲座《域外汉籍语言研究价值刍议》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文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有突出贡献专家、《汉语史研究集刊》(CSSCI)主编雷汉卿。参与本次讲座的同学有文学院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

记文学院学术讲座之《域外汉籍语言研究价值刍议》.png

首先,雷汉卿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自汉朝以来中国学问上三个最大的发现,即孔子壁中书、汲冢书和殷墟甲骨文字,他指出目前的学术研究可以借助地下出土文物来补正纸上的材料,并向同学们介绍了陈寅恪对《古史新证》中二重证据法的总结。紧接着,雷教授回答了“何为域外汉籍”的问题,他提到,所谓域外汉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上域外文人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二是中国典籍的域外刊本或抄本,三是流失在域外的中国古本。随后,雷教授通过引证和具体事例进了深层的解释,他以高丽藏《祖堂集》、《六祖坛经》、《葛藤语笺》等为例介绍了禅籍的语录、抄书、辞书和现代译注。之后,雷教授以“岁”字为例讲解了俗字研究三个方面的价值:补充字形缺漏、解释疑难汉字以及部分俗字有助于探索简化汉字的简化历程。同时,教授还以“打罗”、“驴胄”、“摘杨花”为例分析了俗语词研究的价值。最后,教授指出禅籍抄物是解读禅籍语言的锁钥,是俗语言研究的宝库,域外汉籍语言研究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雷教授幽默风趣的讲授方式,令同学们受益良多。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域外汉籍研究的了解,还提高同学们的学术意识,有利于增强文学院学术氛围,加强学院人才建设。在此,衷心祝愿文苑学子学业有成,也愿文学院后续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供稿:文学院学习部罗曼妤

改稿:文学院记者团于婷

审稿:文学院分团委书记汪闱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汪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