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蜀山讲坛”第六期第十讲
电影的神话思维如何可能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6日
  查看:342
  来源:

2019年5月15日早上9点,“蜀山讲坛”第六期第十讲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报告厅顺利举行。学院有幸邀请到了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燕教授开展题目为“电影的神话思维如何可能”的讲座,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对安燕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图片1.png

  首先安燕教授分析了中国电影为何匮乏神话因素,是自“五四”前后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现实主义观念长期主导创作界,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缺乏产生神话视野的时代契机。中国电影创作界乃至知识界对神话形上认知呈现出一种总体性的匮乏。神话的形上认知在于它是以象征而非事实的方式观照现实。

图片2.png

  其次安燕教授作为神话实存的一些范例,如《皮绳上的魂》呈现了以自我救赎为主体叙事的复杂故事,又列举了一些作为神话象征范例的《巫山云雨》《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长江图》《撞死了一只羊》等;接着安燕教授阐释了神话的传统情感与时代新思维的合一,以《水形物语》和《神女梦》为例,这些电影都提供了一种新的神话电影的视野;第五点安燕教授就我国神怪类型片中神话思维的匮乏进行了论证分析,我国神怪类型片潜藏着自早期电影以来一直没有克服的问题与危机:题材的表面化与技术化倾向过度泛滥,精神面向严重的缺失。

图片3.png

  接着安燕教授就我国神怪电影匮乏这一现象提出了针对性的三点意见,同时教授也提到了文艺片与神话因素的结构,举例了《捉妖记》、《巫山云雨》等电影并对其进行了展开和具体的阐释接着又对斯芬克斯之谜与伊卡洛斯的寓言的电影进行了讲解以之考察我国神怪电影创作,其神话内涵的单薄、单一更见突出以之考察我国神怪电影创作,其神话内涵的单薄、单一更见突出,表象世界的对抗占据着这一类型电影创作的全部视野,对历史的觉知,对心灵的描摹,对内在自我的发现,对宇宙人生的冥想,对超越的善的追寻,则显得相当疏远、隔膜,而这一切内在性的事物正是神话的永恒所在,也体现出神话的“传统情感”与“时代新思维”的契合。

图片5.png

  讲座最后,同学们积极与安燕教授互动提问,安燕老师也一一予以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