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川师大讲堂”第317讲:Manchu studies in Russia:history and present time”(《俄罗斯满族研究:历史与当代》)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日
  查看:300
  来源:

2019年11月25日星期一下午,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举行了题为“Manchu studies in Russia:history and present time”(《俄罗斯满族研究:历史与当代》)”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文学院院长刘敏教授亲自担任主持,我们有幸邀请到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庞晓梅教授进行讲座。

图片4.png

 庞晓梅,女,1955年生于中国杭州,1959年随迁回苏联列宁格勒。1978年,获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中国语文学硕士学位及优等毕业证书;1990年,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语言学博士学位,主攻18世纪的满族语言;2004年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学位,主攻满族历史与史学史。现任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远东部部長,博士生导师,兼国际阿尔泰学会(PIAC)常任理事、国际萨满教研究会(ISSR)理事、《满洲时代》 (Aetas Manjurica) 编委 (意大利、德国、俄罗斯主办)、《阿尔泰学》(Altaica)年刊主编 (俄罗斯主办)。庞小梅教授主攻中国满族、锡伯族、基督教的传教士活动等中国史、汉学史及相关文学与宗教,发表过9本论著和220余篇论文,代表有博士论文《8世纪清朝历史与文化研究 ----以满族文献和刊本为中心》等。

图片1.png

在本次讲座中,庞晓梅教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俄罗斯满族研究和收藏的历史、分期和现状。满族研究起始于十八世纪,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从1844年在卡赞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开始满族研究,到二十世纪转移到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再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满族研究在俄罗斯不断发展,至今仍然没有断绝。庞晓梅教授重点介绍了以Illarion Rossokhin(1717-1761)Alexei Leontiev(1716-1786)Anton,Vladykin(1757-1812)Pavel Kamensky(1765-1845)等学者为代表的人物对满语的研究,以及他们在推动满族研究发展上的突出贡献。满语在吸收了蒙语文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形成了民族特色的文字形式,至今仍然存在于新疆部分地区,作为民族符号得到保留。当时来到清朝的俄罗斯传教士和交流访问的学者,在与清朝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翻译了大量用满语撰写的书籍和著作,使得俄罗斯保存下了大量的满语文献,为满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对满语和满族文化的认识也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演变。从最初单纯的翻译文本到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俄罗斯对满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经历了一个过程,而对满族文化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继承了前人研究成果的俄罗斯东方研究所,时至今日仍然在对满族文化进行研究。

图片2.png

庞晓梅教授发言完毕后,文学院的聂洪英教授上台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学术总结。聂洪英教授表示,俄罗斯传教士在进入中国后,积极学习当地语言,客观上为当地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即在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进行交流活动时,应该珍视其他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及文化,留心搜集和保存相关文献,尤其应当重视对俗文献的保留,为学术研究积累条件。

图片3.png

在随后进行的提问环节中,一位同学就庞晓梅教授对多门外语的熟练掌握情况表达了钦佩之情,并就俄罗斯满族研究的方向问题做出了提问。庞晓梅教授也对此做出了解答,同时她建议对满族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当前学业的前提下,再考虑对满族研究进行攻坚。针对语言问题,聂洪英教授提出,掌握英语只是学术的基本,想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还需掌握其他外语才能占据优势,由此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外语,为学术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这场内涵丰富、充满学术精神的讲座圆满结束。

图片5.png


文:张一凡

图:康慧英

审核:冯杨珉宇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