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我院师生积极参加第七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20周年研讨会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8月16日
  查看:221
  来源:

8月14日至15日,第七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20周年研讨会通过网络形式在线上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宁夏大学主办,是西夏学界一次重大的学术盛会。来自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近70家单位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爱好者1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汇聚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有索罗宁(Kirill Solonin)、罗曼(Lefebvre Romai)、维·彼·扎依采夫(Viacheslav P. Zaytsev)、史金波、聂鸿音、孙伯君、杜建录、彭向前、段玉泉等等。

image.png

本次会议收到报告论文130余篇,广泛涉及西夏相关历史、经济、军事、制度、医药、文化、艺术、洞窟、宗教、经卷、语言、文字、文学、历法、文献碑石研究等,对西夏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受疫情影响,会议转为线上会议,分设主会场和各小组会场共4场次。会议主体包括2次大会报告、6次小组讨论及大会学术总结,小组谈论分为“辽宋西夏金元历史研究”、“西夏文物考古和艺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文献研究”3个组别同时进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聂鸿音出席会议作大会报告,文学院院长刘敏、教授汤君主持分组分场会议并报告发言,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李伟、王倩与硕士黄婷玉参会并作报告发言。

会议期间,聂鸿音教授的《居庸关西夏文<造塔功德记>补考》报告,以“居庸关六体石刻”中的西夏文《造塔功德记》为研究对象,追溯学界对其研究的历史概况,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对《功德记》全文进行了新的校录,指出前人误译或未能译出的词语并作解释说明,同时对其工程主管者和参与者作了进一步考证研究;刘敏院长以《西夏诗歌对汉地诗的仿作和翻译》为题,从“河西乐”、“曲子词”、“佛教讲唱”、“诗文集”、“格律诗”等五个方面,对西夏诗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比指出西夏汉地诗歌仿作与党项传统诗歌及中原诗歌的区别特征,说明西夏俗讲来源及党项现存汉文诗歌思想境界、艺术水平等多项问题;

image.png

汤君教授以《西夏奇文<骂酒说>、西北酒史及西夏酒文化之关系》为题,指出《贤智集》中的《骂酒说》折射出我国北方各民族悠久而丰厚的酒文化历史,西夏酒文化呈现出上层人员有钱饮酒、乐于饮酒、甚至“有资本”触犯酒律与下层百姓更加在意婚丧嫁娶的“酒礼”、乐于遵守“酒礼”的两面性,并判断西夏部分僧人被允许用酒参与国家各种祭祀活动;李伟、王倩博士和王怀成一起,以《从<茶酒论>到<骂酒说>看西夏有“酒”无“茶”的文学现象》为题,梳理对比敦煌文献《茶酒论》和西夏文献《骂酒说》,说明《骂酒说》文学、艺术性的削弱,指出“茶”在西夏文学中式微,反映出西夏格局政权时期河西走廊一带的普通民众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准的下降;

image.png

黄婷玉硕士以《西夏<宫廷诗集>的版本、时代及作者再探》为题,提出甲种本诗集中的《至治显相歌》和《祐国伽蓝歌》的作者分别是没息义显、没玉志长,并据考证推测诗集甲、乙版本来自不同编者或抄者,而甲种本可能以诗歌主题为排序标准。

image.png

大会总结指出,此次会议贯通西夏、辽、宋、金,沟通边疆与内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文物,研究讨论涉及面广,为西夏学的继承、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具体而言,西夏历史研究方面,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户籍制度、战争和经济的互动、文化、宗教、医学、文献考释、地理、民族融合、学术史,对前人研究成果有所推进;文物考古和艺术的研究方面,将促进对“西夏艺术”概念性和石窟分期定位等根本性问题的思考研究,对西夏艺术背景和独特性、多样性的认识;语言文字和文献研究方面,呈现出语法研究有突破、词义研究有推进、对音研究有新思路,文献研究集中、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特点。此外,西夏学界年轻学者成长快速,人才梯次明显,为西夏学研究的深入、持续发展储备了力量;同时,存在研究重复、西夏原文梳理不足等缺陷。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王倩供稿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