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深入走访傈僳族山村,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师范大学“德昌傈僳族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实践队”三下乡纪实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7月26日
  查看:246
  来源: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1年7月20日-26日,在指导老师杨静副教授的带领下,四川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德昌傈僳族乡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实践队”七名成员来到凉山州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体验傈僳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傈僳族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

image.png

图1  团队成员在金沙傈僳族乡中心完全小学门口合影

金沙傈僳族乡地处德昌县东南部的安宁河两岸,距县城30公里。全乡辖观音堂、王家坪、黄竹3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貌特征,勤劳朴实的乡民们在乡干部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高山畜牧业及特色生态养殖业。但是金沙傈僳族乡发展历史较短,思想较为闭塞,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乡村振兴是金沙傈僳族乡发展之路上的头等大事。

7月20日,实践队全体成员抵达金沙,并与金沙傈僳族乡人民政府初次会面。首先,带队老师杨静副教授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向在场的德昌县各级领导进行了汇报,并表示在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要以谦虚务实的心态向大家学习、尽快了解国情省情、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找到更明确的方向。金沙乡党委李波书记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希望实践队结合金沙傈僳族乡的实际情况,用年轻人的新视野和新思想为金沙傈僳族乡的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德昌县委常委人武部郗元峰部长、县政协副主席廖光荣等领导也对大学生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接下来的实践调研活动充满期待,希望团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傈僳族乡的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image.png

图2  团队与德昌县相关领导、金沙乡政府见面会

此后五天,团队成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前往观音堂、王家坪、黄竹三个村落,走访村民,了解各村落的发展现状,感受脱贫攻坚成果。团队认为,金沙乡党委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傈僳族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地方产业。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立体农业

调研的过程中,通过与村民的交谈,我们了解到,过去的傈僳族人民由于居住在与外界隔绝的深山,信息落后,导致发展相较缓慢。当地村民在低海拔种植早市蔬菜、草莓、枇杷、芒果,中海拔种植板栗、梨子、桃子、沃柑、樱桃、桑果,高海拔地区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业兼顾傈僳族特色养殖蜜蜂、马蜂、石蛙、生态猪、生态鸡、高山黑山羊等独特精品产业布局。

image.png

  图3  团队成员与养羊农户交谈          

image.png

图4  团队成员参观中草药重楼种植基地

由于耕地分散,农业生产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加之疫情的冲击,农作物价格偏低,销售渠道少,农民收入较低。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村户的家庭年总收入为一万元左右,家中积蓄少,抗风险能力差。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和乡政府干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结合当地人民的勤劳,当地居民的生活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2.立足长远,打造特色生态畜牧、养殖业

村干部介绍,大多傈僳村民家中养殖十至二十头黑山羊,生态鸡、生态猪若干。我们从村民口中得知,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狩猎民族,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家庭养殖取代狩猎,成为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

image.png

  图5  团队成员与黄竹村养蜂农户交流      

image.png

 图6  团队成员学习使用傈僳族传统弓弩

其中,黄竹村和王家坪村还发展了生态石蛙养殖产业和野蜂养殖。目前石蛙养殖已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石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市场收价高,供不应求。但石蛙生长周期较长,养殖户疾病预防及医治经验不足,因此产量小。

 

image.png

图7  团队成员在黄竹村参观村民的石蛙养殖场

3.推陈出新,弘扬傈僳族优秀民族文化

在此次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他们具有独特的传统习俗,其中有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几项。在团队成员走访观音堂村过程中。发现了一位数年来坚持传承傈僳族民族文化的村民,她手工制作傈僳族民族服饰,身体力行地弘扬民族服饰文化。在王家坪村中拜访了一位傈僳老人,她为我们演奏了傈僳独特的民族乐器——口弦。在调研的最后一晚,团队成员伴随着婉转动听的葫芦笙吹奏音乐,与傈僳乡民载歌载舞,感受极具魅力的傈僳文化。回到县城时,我们还专程拜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火草织布技艺传承人熊国秀、李文华老师,聆听他们详细介绍了德昌傈僳族的文化。时值火草采摘季节,我们还在熊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搓火草技艺。

       

image.png

图8  团队成员与火草织布技艺非遗传承人熊国秀、李文华老师合影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真正地成为了生活中的“小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了傈僳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众多的文明成果。独特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的群体基因,它不仅是民族历史的创造力,也是民族特色发展道路的推动力。

我们深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接下来更是一段崎岖的征程,需要我们同心同德,共克难关。如何让乡村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是作为未来国家主人翁的我们当下所必需思考的问题。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受益良多,也尽力结合自身所学、所见、所思为金沙傈僳族乡的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只有不断增进自己,才能在将来大有可为;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洪流中实现青春的价值。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德昌傈僳族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实践队

审核:杨静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