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蜀山讲坛”第十五期第四讲:诗学讲座——以古体诗词创作为例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3月30日
  查看:39
  来源:

2024年3月30日9:00,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狮子山校区7教308教室举办了“蜀山讲坛”第十五期第四讲:诗学讲座——以古体诗词创作为例。讲座邀请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潘成稷老师主讲,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牟歆老师主持,学院共计一百一十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image.png


首先,潘老师为大家讲解诗的定义,他指出学习诗歌能提高审美情趣、丰富认知、提升教育、增强幸福感,还能浸润灵性。只有通过加强对诗的修炼,才能培育灵性、澄澈灵魂,也只有通过诗才能修正心灵,通向澄明的人生。


image.png


随后,潘老师从诗的历史、诗的功能、诗的行走、诗的赏析以及诗的写作五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全面、系统的说明。潘老师指出,对诗歌开宗明义之论、提纲絜领之要就在于“思无邪”;诗歌之用在于“发乎情,止乎礼”;诗之理在于“邪与正相对”;诗之成在于“不拘谨、无桎梏”;诗之源在于“忘坐与禅机”。孔子也曾指出过诗歌的重要性:“诗可以兴、观、群、怨、近事父,远事君,还可以多识于草木鸟兽。”《毛诗序》中也指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以及“经夫妇,成孝顺”。紧接着,潘老师带领同学们赏析了《新嫁娘词》《蜀中寄二弟成义》《蜀道后期》《春晓》《江雪》《题西林壁》《竹里馆》等诗歌,分享了他读诗和写诗的体会与心得。


image.png


最后,潘老师以中国最早的诗歌歌谣《候人兮猗》为例子,说明早期的诗歌与音乐是不分家的,诗歌在内容上是音乐的三分之一的生命,在形式上则是载道的最高境界。此外,潘老师还为同学们讲解了诗歌的五大功能,即提升认知力、提高审美品质、增加幸福感、浸润灵性以及开拓语言思维的领域。在讲座的尾声,潘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应如何欣赏诗,应从诗的“味、感、质、韵、意”几个部分入手,另外他还提醒同学们在分析欣赏诗歌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诗歌的这些特点,才能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意义。


image.png


潘老师的分享结束后,主持人牟歆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互动环节,同学们针对诗歌的创作提出疑问,潘老师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刘苡琳

一审一校:李扬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袁耀林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