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学术讲座:1980年代的理论多元与民间文学的学术转向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4月20日
  查看:14
  来源:

2024年4月19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巧晖在狮子山校区第三教学楼302教室举行了以“1980年代的理论多元与民间文学的学术转向”为题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文学院李国太副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毛巧晖教授提出,研究80年代民间文学之前需要正确认识70年代民间文学。对民间文学而言,70年代后期既是研究恢复的开端,也是80年代多元走向的起点,民间文学领域里逐步形成了两个研究“重心”,即少数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化(民俗学)。毛教授指出,当下少数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学分属了不同学科,但两者之间的重叠与交织并未因学科区隔而消失。毛教授还强调,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及研究,是1949—1966年民间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成就,由此形成了新中国多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格局。


10.png


紧接着,毛巧晖教授提到,到了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在关注民间文学的同时,开始出现了以作家为重的倾向。因此,北京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强调各族的民间艺人、民间诗人、民间歌手是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此外,毛教授还总结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研究中表现出的特殊性,如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领域,开始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以“共同意识”作为切入点,来阐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11.png


最后,毛教授介绍了《民间文学论坛》《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季刊》这三种刊物,并从中分析80年代民间文学的学术样态与概貌:一是在民间文学领域恢复了民俗学,强调两者的密切关联;二是在接续民俗学传统的基础上,民间文学开始被置于多学科研究视域;三是受到80年代中期科学主义的影响,民间文学呈现出鲜明的“社会科学化”趋向。


12.png


毛巧晖教授分享结束后,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邓永江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随后陈琳博士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毛教授精彩的讲解,让参加讲座的同学们收获满满,讲座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陈凤

一审一校:邱雯萍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袁耀林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