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首届薛涛与中国女性文学”硕博论坛顺利举行
时间:2024-07-12 21:38:11    编辑:管理员
    查看:149

2024年6月30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华诗歌研究院、成都薛涛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首届薛涛与中国女性文学”硕博论坛在成都望江楼公园管理处会议室举行。来自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望江楼公园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硕博研究生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致辞、学生报告与专家评议、总结三个环节组成。

论坛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红霞教授主持,省政府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成都薛涛研究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房锐教授,成都薛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都望江楼公园汪辉秀副研究员先后致辞。房锐教授阐述了论坛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的宗旨,对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论坛交流的热情给予了充分肯定。汪辉秀副研究员代表成都望江楼公园对与会专家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认为本届论坛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image.png 


本届论坛共遴选出5篇硕士生论文,内容涉及薛涛与薛涛诗歌文本研究、薛涛诗歌接受研究以及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论坛报告共分5场,分别由西华大学王燕飞副教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罗姝鸥副研究馆员主持。

王思宇(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薛涛诗歌“无雌声”的多重内涵》一文围绕胡震亨对薛涛诗歌作出的“无雌声”评价,结合薛涛诗歌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及主旨阐发,分析其呈现出的三重内涵:立足于自我人格,始终保持高洁独立的人格;立足于自我追求,抒发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政治上的抱负,表达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超越女性意识的无性别意识;立足于社会,关心时局,敢于批判不合理社会现状。陈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认为,论文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视野较为开阔,但语言表达方面还须更精炼、准确。张海(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认为,论文选题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围绕主旨展开论述,但胡震亨“无雌声”这一评价是否准确本身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image.png 


何增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试论薛涛诗歌中的“无雌声”气质》一文将胡震亨对薛涛诗歌“无雌声”的评价解读为摆脱社会赋予的柔弱、阴性、媚态的气质特点,认为“无雌声”是薛涛人格气质在诗歌中的具体呈现,并引用晚唐张为的观点将薛涛诗歌归为“清奇雅正”之列。论文从诗歌题材内容和诗歌风格等方面,指出薛涛品性高洁,心怀天下,诗歌突破了以往女性作诗多限于爱情的狭窄范围,在诗歌风格上涤尽粉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论文最后论述了薛涛诗歌“无雌声”气质的形成与其特殊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蜀地文化等具有密切关系。王然(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认为论文主旨鲜明,论证较为充分;但部分注释引用不够规范,涉及薛涛生平的叙述文字拖沓,未能紧密结合论点展开论述。张朝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认为,薛涛诗歌的“无雌声”特质恰恰体现了薛涛身处男权社会的女性困境,这一选题非常有意义,但仍需进一步挖掘其内涵,提升学术表达的深度。

冉念念(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薛涛诗里的风骨探析》一文指出薛涛诗歌别具风骨气概,咏竹菊、咏孔雀等咏物诗体现出高洁品质和不屈意志,边塞诗中呈现出家国情怀;论文还探析了薛涛诗“风骨”的成因,一是薛涛出众的才华修养,二是蜀地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和蜀地独特的生产方式使得蜀地女子注重自身价值,一吐胸中丘壑。汪辉秀副研究员肯定了论文的选题价值,认为其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在论述“咏竹菊诗”时选取诗歌例证不够精当,可再斟酌。王红霞教授认为论文主题突出,论述较为翔实,但有几个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文献引用注释须注意规范性;二是论文开篇应就论题展开研究综述梳理,才能明晰选题价值;三是语言表达应更凝练、简洁。


image.png 


杨茜(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独特生命体验下的薛涛酬赠诗浅论》一文聚焦薛涛酬赠诗,将其放在薛涛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身份背景下考察其特质:诗歌少有媚气,且能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见地,体现了薛涛桀骜清奇的生命底色;情感表达恰到好处,善于捕捉酬赠对象隐藏在诗文背后的细微情绪;擅长使用典故,能够选取独特意象表情达意。杨文博(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认为,论文能围绕主题展开论述,但语言表达稍显呆板;建议参考张为“清奇雅正”等观点进行充分论述。罗姝鸥副研究馆员认为,论文选题很好,但论述未能充分展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能抓住薛涛独特的生命体验进行深入挖掘阐述,二是小标题涉及比较研究,但论证时没有呈现;三是学术史梳理、文本细读的能力仍须提升。

马靖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清代巴蜀闺秀总集<浣花濯锦>考论》一文的研究对象是清人朱焕云编纂的历代巴蜀闺秀诗歌总集,论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考证《浣花濯锦》编者及成书过程;二是论述编纂者力求全备,打破身份德行的偏见,以才为先,对存在争议的作家和作品进行求证,着重表彰别开生面的巴蜀闺秀诗家与诗作;三是深入挖掘该总集的文献学价值,即保存了大量诗歌异文以及亡佚别集的内容,为古代巴蜀妇女文学史研究提供文献资料,达到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作用。肖露(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认为论文考证扎实,资料丰富,但部分内容在呈现时逻辑层次不够清晰。王燕飞副教授认为该文选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但须注意两点:一是在论述编者生平时还可以深入挖掘;二是针对编者一味求全的编纂原则,认为应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image.png 


最后,房锐教授作论坛总结发言。她逐一点评入选论文,认为此次论坛主题鲜明,展现了以薛涛诗歌为代表的中国女性文学的丰富内涵,并鼓励青年学子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拓宽学科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房锐教授表示,本届论坛得到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领导与师生的大力支持,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文学院与成都薛涛研究会及省内外高校、文博单位的合作,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撰稿:肖露

初审:房锐

终审:袁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