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上午9:00,文学院主办的“蜀山讲坛”第十六期第十五讲:“传统文书研究的视域与视角”在腾讯会议如期举行。讲座由文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胡元德教授主讲,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赵艳林老师主持。文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共200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胡元德教授详细阐述了传统文书研究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指出传统文书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重要资料。接着,胡元德教授给同学们呈现了一些古代文书影像,并提醒同学们研究古文书时,不仅要关注文字内容,也要观察其文饰、款式、装帧等外部呈现载体与背景因素,只有内外兼和,才是一份完整的古文书。
胡元德教授首先从传统文书的定义入手,介绍了传统文书的基本内涵、特点、种类。传统文书是指古代和民国时期的应用文,作为古代社会重要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诏书、契约、文书、奏章、家谱等形式,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胡教授指出,传统文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工具,它们承载着古代社会的文化和思想,还是解读历史的关键文献。
接着,胡教授提到既要将文书视作特殊类型的文章,进行语言学、文章学、写作学、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又要将文书视作临民治世的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学、文书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概括起来就是学界常说的“文书行政”。
在阐述传统文书研究的价值时,胡教授强调,传统文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历史史料,研究传统文书不仅对于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现代社会的法律、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传统文书通过其独特的语言、结构和保存形式,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研究这些文书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接着,胡教授讲解了传统文书的分布范围,并结合实际案例指出,传统文书不仅存在于中国,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在亚洲、欧洲等古代文明发源地都有其重要的文献遗存。胡教授特别提到,中国古代的文书遗产,如明清时期的档案、地方志和宗族文献,极具研究价值,分布广泛的文书资料也为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讲座最后,胡教授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对传统文书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胡教授指出,研究传统文书的视角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一方面,可以从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入手,探讨文书的语言学特征和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文书的物质属性入手,考察其材质、书写工具、保存状态等方面。通过这些多维视角的交叉分析,研究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文书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胡教授耐心倾听并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赵艳林老师表示,胡教授今天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大家能够感受到古今应用文体的不同魅力与特色,希望未来可以再邀请胡教授为大家传道解惑。传统文书研究作为一项跨学科的复杂任务,借助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撰稿人:曾婧
一审一校:涂文雯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袁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