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2015年4月16日政治学习参考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6年9月1日
  查看:340
  来源:

主题:新常态背景下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题学习。

要求:深入学习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要求,结合把我校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思考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等各项改革创新;思考我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引领和服务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大学功能。

思考题:

1.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常态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2.高校应该如何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构建自身改革发展的新常态?

 

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

杜玉波

新常态”是中央执政新理念的关键词。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了系统阐释。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概括地说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李克强总理特别指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缺乏根基。刘延东副总理明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育工作的大逻辑。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要求,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力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基础,我们既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又要分析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常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我国现在已经是在学规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529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7.5%。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保障水平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也显著增强。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不等于“强”,我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性日益突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要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客观问题和现实差距。从深层次来讲,这些问题和差距都是由于发展理念不够成熟、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发展方式不够科学造成的。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缩小这些差距,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经验来看,都应当认识到老路是走不通了,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构建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前些年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在新常态下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可持续的发展。

怎么认识和判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最重要的有几个特征:一是从发展环境看,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变为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树立起市场竞争的意识和优胜劣汰的危机感,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在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引导上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二是从发展定位看,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全社会对先进科技和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角色定位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合理定位,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贴紧靠实,通过拓展服务能力和提升贡献力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三是从发展方式看,随着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把发展重点从过去的拼规模、拼数量转向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拼质量、拼内涵,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四是从发展动力看,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涉及复杂的内部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这就要求高校不能再依靠零敲碎打、缝缝补补过日子,必须下决心通过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理顺内部关系、释放发展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趋势,高等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更加需要凝聚共识,在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具体来说,要做到四个“更加注重”: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而不是一味扩规模、上专业、改校名、提规格。只有把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任务、作为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才能进入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要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而不是一味盲目攀高或求全求大。只有立足实际、找准服务面向、不断强化办学特色,才能真正找寻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而不是拘囿于原有利益格局和固定模式套路。只有敢于和善于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束缚、释放活力,充分发挥各类办学要素的最大效益。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而不是蒙着头、关着门、脱离社会需求办学。只有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同向同行,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总之,认识和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高等教育新常态与教育改革创新

2015-01-06 04:24:53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呈现出全方位的新常态。与此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已经完成了“规模扩张、学科布局、校区建设”三大历史任务,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已成为发展主题。质量优先的内涵式发展,就是更具特色的发展、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下功夫,全面建立保障“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机制。

  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成为新常态。处在转型发展中的中国大学,未来5到10年将进行一场重大结构性调整。今后的大学,不管是省属还是部属,不管是“985”还是“211”,最终将由市场选择、由社会评价。因为未来理性的教育购买者,不会在乎大学的出身与名分、而在乎它的内涵与品质。在这个高度竞争、机遇无限、跨越发展的时代,每所大学都有出彩的机会,关键是要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大学组织蕴藏的无限活力。改革不只是单项改革,而应是综合改革;不仅是增量改革,更是存量改革;不只是学校主导的改革,更是组织成员自觉参与的改革。

  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成为新常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迫切需要我们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我理解,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有两条,一是依法治理,二是共同治理。依法治理的关键,是建立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并保障其有效实施;共同治理的关键,是合理确立大学内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利,协同发挥不同治理机制的作用,共同分担大学的事务与责任。一所现代大学,必须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

  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成为新常态。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政府、学校、社会关系的新型格局正在形成。大学作为自主办学的主体,一方面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在用好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自律机制;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在获取社会资源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接受社会选择和监督。

  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成为新常态。开放是时代潮流,国际化是必由之路。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正在加快构建,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开放办学与国际化理念,全方位推进开放与国际化进程,把开放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新的科技革命引发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变革,引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突破。慕课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也是一个新常态。

  这“五个新常态”对高校管理者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必须以新常态的思维,来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重点;以新常态的思维,来应对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具体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来看,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最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的难题。新常态下,处于高校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更需要用新的思维来加以改革创新:

  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就是把学生的需要作为高校改革关注的重点;让学生主动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自由度和选择性。

  拓展课程建设的学科视野。大学课程在本质上是学科知识的培训,课程体系最能体现学科制度的精髓。应坚持把课程建设置于学科建设的视野和框架,让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大学的课程教学范式。重点是打破“以知识传递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的传统教学范式,彰显现代课程教学的三大理念,即学术性、民主性、协作性,同时注重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优化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比如以精英教育为目标取向的高校,就要激发学生雄心大志和高级思维能力,努力为学生提供“难度更大、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学业挑战性更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能简单用分数来衡量、用绩点来驱动,而是要建立综合考察和评估学生学习志趣和特点的评价体系,形成更好的挖掘学生发展潜力的机制。

  坚守从严治教的共同信念。教学是一个共同体,教学改革也是一个共同体,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质量是“严”出来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严治教。要把学生的知识学习、个体发展、人生进益,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加强“教学共同体”建设,坚持从严治教,切实维护课程教学的严肃性。

 


【编辑:    】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