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杜甫诗歌分享会”顺利举行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2年3月24日
  查看:242
  来源:

2022年3月21日下午,杜甫诗歌分享会(第一期)在7教204成功举办。2021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吴浪帆、韦礼诺组织本次会议并担任评议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洪仕建、蒋青霖做分享,易均、邹娴等同学进行发言。2021级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全体硕士生参与了分享会。

1.jpg

洪仕建同学围绕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一诗进行了生动有趣地讲述。分别从创作背景、诗句鉴赏、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做品析。首先将其与杜甫脍炙人口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相结合,铺垫了杜甫访问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时的“别易会难”之感。然后通过分析“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等相互承接,表达今昔感受的诗句,引出此诗裁剪净炼之妙,以及情感低回深婉,耐人玩味的特点。最后洪同学还介绍了有关《杜诗详注》的版本情况,并整理了历朝对此诗的诗评供大家理解和参考。

 2.jpg

蒋青霖同学给大家分享的是杜甫初入成都留下的第一首诗篇《成都府》,从首句“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的“桑榆”意象说起,梳理每一句诗中意境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对末句“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进行重点赏析,探讨其与苏轼诗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的异曲同工之妙。并征引贺贻孙在《诗筏》中“古诗之妙在首尾一意”的观点,证实杜甫诗歌“发语有力,结语有情”的创作特点。

 3.jpg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杜甫在成都地区创作的诗与他地有何不同?从这两首诗当中我们是否能窥见诗人不同时期的心境与情感?杜甫“沉郁顿挫”和“萧散自然”两种风格之间是否有关联?如何细读杜诗、感受炼字魅力?邹娴同学针对如何鉴别诗集的版本,以及如何考证源流、收集诗评提出疑问,易均同学对此作出详细解答。

最后,会议主持人吴浪帆分别从准备内容、发言情况和会议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再一次强调“深入文本,拓展视野”的读诗宗旨。经过一个小时的学术交流,本次分享会圆满结束。


撰稿:吴浪帆

审核:袁耀林


【编辑:楚惠雲】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