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讲座通知:唐释慧琳转注观的形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时间:2024-05-20 00:00:00    编辑:佟博
    查看:100

主講人:鍾如雄

讲座时间:2024.5.26(星期日)15:00—17:00

讲座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ID:954-864-323

主持人:黄英

专家简介:

      鍾如雄,文學博士,原西南民族大學文新學院教授,現為喀什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和古代詩學的教學與研究。在《光明日報》《學術研究》《古漢語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勵耘學刊》《國學學刊》《漢語史研究集刊》《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中國語言文學研究》《四川大學學報》《西南大學學報》《雲南師範大學學報》《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東亞人文學》(韓國)等中外期(報)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十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摘編或全文複印。已出版《說文解字論綱(修訂本)》(中國社科)、《轉注系統研究》(商務印書館)、《大唐詩律學》(中國社科)、《李白詩校訂》(商務印書館)、《苦粒齋漢學論叢》(中國社科)、《苦粒齋養新錄》(中國社科)等7部著作;主編《古代漢語高級教程》(高教社)1部。獲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獎1次,三等獎2次。

内容摘要:

      東漢許慎的六書“轉注”原理,全然蘊藏在《說文解字》之中,其核心就是關於文字的“舊形轉換”。文字舊形的轉換自然會形成“一字多體”的現象,由此產生出一個個的“轉注字群”。然而,由於後世不能感悟其精義而造成種種誤解,其中最大的誤解則是“互訓”說,唐釋慧琳首開其端。慧琳認為有一種轉注字與字體的構形無關,衹是義同而已,它們可以“互相訓”,於是就用“訓義並同”來說明它們的語義關係。清代乾嘉時期的戴震、段玉裁師徒,繼承和發展了慧琳法師的“互訓”說,從此將原本屬於文字學的“轉注”徹底變革成了訓詁學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