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讲座通知:对立原则:语言研究的一个基石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0日
  查看:149
  来源:

主讲人:Prof. San Duanmu(端木三)教授

讲座时间: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9:30—11:30

讲座地点:1教301教室

主持人:周岷

专家简介:

      San Duanmu(端木三),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语言学系教授。1986-1990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语言学及哲学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中心做博士后。1991年至今在密歇根大学语言学系任教,2004年升任正教授。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共性,特别是音系方面的共性,包括特征理论、音位理论、音节理论、重音理论、音步理论、声调和变调、词汇和构词,以及音系和句法、音系和词汇的相互影响。专著有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2000,2007),Syllable Structure: the Limits of Variation(2008),《音步和重音》(2016) 及A Theory of Phonological Features(2016)。

讲座内容简介:

      语言研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无异于对立原则,语言学教科书一般也都将对立原则作为首先介绍的概念之一。不过,虽然语言专业的学者们几乎都听说过这个概念,对它的严格定义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仍然存在不少误解或空白。比如,对立原则应该基于各个语言分别定义、还是应该从所有语言的角度来定义?国际音标是否有必要区分[ei]和[eɪ]?普通话[i]和英语[i]的区别性特征是否完全相同?语音的“窄式音标转写”(narrow phonetic transcription)应该窄到什么程度?对立原则跟声调特征的确定有什么关系?对立原则能不能区分元音与辅音?对立原则能不能帮助我们探讨世界上一共有多少不同的元音辅音?讲座先重温对立原则的教科书定义,并通过各种例子指出其不足。接着,我们将探讨一个新的、更加准确的定义。最后讨论重新定义的对立原则的广泛应用,包括如何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编辑:佟博】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