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上午10点,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师生参加了菱窠读书会第三十二期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由刘永丽老师组织,博士生彭靖同学带队,本专业部分研究生、博士生参加会议。本次读书会题名为“李劼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四川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和同学们分享了主题内容。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收获颇丰。首先是深刻理解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固有结论”和“冲击/回应”模式,学会将文本作品置于社会背景与思潮中解读。所谓“中国现代文学的固有结论”,即现代文学运动源于新文化运动,且在北京、上海等文化中心启动,后向全国扩散。研究作品时,我们应结合时代特征,避免孤立分析。
在细读作品方面,要从作品细节出发,一窥时代全貌。以李劼人的《儿时影》为例,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先行尝试,它独辟蹊径,摒弃了古代白话小说惯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语言风格与叙述手法亦自成一格。尽管《儿时影》尚未展现复杂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思想探求,但它已早早挣脱传统束缚,展现出前瞻姿态。这证明中国现代文学并非全盘西化,各地区文化变迁亦非仅由京沪等中心辐射。
在文本分析方面,同学们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多元方法,深入理解现代性的独特表现,以及“成都形态”在近现代历史中所展现的特殊“路径”。同时,他们认识到“冲击/回应”模式的局限性:该理论过分强调“西方中心”的绝对主导,遮蔽了从中国本土视角探究近代社会变迁的丰富路径。
读书会圆满落幕,部分同学前往李劼人故居实地探访,深刻体会了亲临历史现场对于学术研究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心灵与历史的对话,激发出对学术探索的浓厚热情。此次新学期初的学术盛宴,不仅燃起了同学们对专业研究的炽热情感,更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为本学期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而浓厚的学术基调,营造出一个充满求知欲与创新精神的学术乐园。
撰稿人:胡琦
一审一校:席悦淳
二审二校:刘永丽
三审三校:袁耀林
【编辑:唐晨】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