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上午9:00,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蜀山讲坛”第十六期第八讲:“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拓展”在狮子山校区第八教学楼305教室如期举行。讲座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熊辉教授主讲,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袁昊老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谭光辉教授也来到现场,文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等一百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讲座开始前,袁昊老师向众学子隆重介绍了熊辉教授,并对熊辉教授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讲座伊始,熊教授通过一个有趣味性的问题:“我们所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底是谁写的?”来引发同学们对原作和译本之间有何区别的思考。熊教授提出,由翻译家翻译的作品除了表现原作的故事情节之外,还融入了翻译家的个人主观情感。因此,翻译文学是带有目的性的,其社会价值意义与文学创作是一致的,同学们在研究中国文学时也应把中国的翻译文学纳入文学史的视野进行考察。
继而,熊教授又围绕着“翻译文学为何与文学创作同等重要”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他指出,应把作家的翻译作品同他的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考察,会得出比单纯研究文章更加丰富、全面的结果。熊教授还以鲁迅、周作人、冰心、何其芳等作家的翻译经历和翻译著作为例进行了生动地分析,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翻译文学对于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为同学们研究中国文学也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
最后,熊教授还分析了翻译文学的研究重点,提出中外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对等,因此我们在研究翻译著作时不应只着眼于翻译的正确性,更应考察两种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社会、政治等元素间的差异性,使得两种语言达成更好的交互关系。
熊教授分享完毕后,主持人袁昊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谈到,在之前的文学研究中,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作家的文学作品,很少关注他们的翻译经历,而熊教授的分享既指明了翻译文学的重要性,又提出了研究翻译文学的具体举措。对此,谭老师也表示,熊教授对翻译文学的分析,为现当代文学带来了一大批新的研究对象,同时翻译作品和原作之间的形式、思想和情感的差异性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初学者怎样选择翻译文学作品,研究对象应该从何入手,以及具体的文本内容向熊教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熊教授耐心地一一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现场讨论热烈,气氛十分融洽。
在讲座的最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对熊教授今天的精彩分享表示了感谢,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靳梓绮
一审一校:涂文雯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袁耀林
【编辑:唐晨】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