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吴夏平
讲座时间:2024年11月8日(星期五)16点—18点
讲座地点:1教107教室
主持人:王红霞
专家简介:
吴夏平,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人文专业博士点负责人。兼任中国刘禹锡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东亚唐诗学研究会理事、《唐诗之路研究》辑刊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国古典文献学、数字人文等研究。已出版专著9部,译著1部,其他著作多部。主编数字人文系列教材和数字人文研究丛书10余种。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项目多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项目各1项。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其他奖项多次。
讲座内容简介:
古籍数字化与古代文学研究之间的关联属于技术与学术关系范畴。从书籍史视野看,数字化古籍与之前的写本及印本是共存而非替换关系,这是研究古籍数字化相关问题的重要前提。基于技术进步和标志性成果,古籍数字化四十余年历程大致可分起步、发展、兴盛三个阶段。这种划分只是为了方便对以往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从未来发展着眼,既有历程只不过是新事物的一个开端。从数字人文角度看,数字化转向数据化为其重要关键。大数据时代的古代文学研究,以知识发现、文献转型、大数据思维为基础,朝着时空结合、历史现场还原、可视化呈现、文本情感分析及多模态情景生成等新方向发展,为传统学术提供了新观念、新视野、新方法和新思路。从数字人文视角考察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变化,不仅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也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编辑:佟博】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