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古籍数字化与数字人文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查看:22
  来源:

2024年11月8日下午16:00,文学院学术讲座在狮子山校区一教107教室如期举行。本期讲座嘉宾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夏平教授。本期讲座主题是:古籍数字化与数字人文。本次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王红霞教授主持,文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共50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开始,吴教授谈到了古籍数字化考察的书籍史视野。吴教授阐释了古籍数字化是以现代技术手段对古籍数字化加工的过程。古籍数字化与古代文学研究之间的关联属于技术与学术关系范畴。从书籍史视野看,数字化古籍与之前的写本及印本是共存而非替换关系,这是研究古籍数字化相关问题的重要前提。

其次,吴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古籍数字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节点。一共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是古籍数字化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此期属于古籍数字化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新世纪迄今,此为兴盛阶段。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古籍数字化日新月异,已经形成了显著的数字化成果,如“中国古籍基本库”“国学宝典”“中华经典古籍库”。研发主体更加多元,形成了商业团体、科研单位、出版机构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在横向上,以重要典籍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突破,研究对象日益扩大。

吴教授认为,从数字人文角度看,数字化转向数据化为其重要关键。大数据时代的古代文学研究,以知识发现、文献转型、大数据思维为基础,朝着时空结合、历史现场还原、可视化呈现、文本情感分析及多模态情景生成等新方向发展,为传统学术提供了新观念、新视野、新方法和新思路。从数字人文视角考察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变化,不仅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也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在讲座进行中,同学们都极为专注,认真聆听了吴教授的讲解。整个会场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展现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尊重。讲座最后,同学们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吴教授则以他那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位同学的提问,不仅给予了专业的指正和补充,还鼓励大家继续保持这种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学术精神。整个互动环节学术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川师学子良好的学习风貌和积极的求学态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文学研究的热爱和追求。

撰稿人:黄海贝

一审一校:唐晨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袁耀林

【编辑:涂文雯】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