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学术讲座:敦煌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新说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查看:22
  来源:

2024年11月8日19:00,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讲座:敦煌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新说,在狮子山校区第七教学楼112教室如期举行。讲座由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伏俊琏教授主讲,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房锐教授主持,文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聆听了本场讲座。讲座开始前,房锐老师向众学子隆重介绍了伏俊琏教授,并对伏俊琏教授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讲座伊始,伏俊琏教授以敦煌文学的价值作为引入,对敦煌文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敦煌文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敦煌出土的文学作品,包含了以变文、曲子词以及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以及以唐五代文人诗赋为代表的“雅文学”;二是敦煌文学活动,如:节日礼俗、婚礼以及葬礼等“仪式活动”,以及保存了民间艺人、学郎、文人制作的大量写本,带有文学性写本的制作更是比较纯粹的“文学活动”;三是敦煌写本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和情感流动,写本的制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通过写本体现出来。

接着,伏教授就“敦煌文学”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进行了阐述。就“敦煌文学”的第一个方面来说,敦煌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新的文学品种,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一些空白。伏教授提到敦煌文学中最著名的就是变文,例举了晚唐诗人吉师老《观蜀女转变》,其写蜀文讲唱变文时的神态和展开图画的情景,是真实的“转变”场景再现。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如《孔子家语》《天问》《列女传赞》。

随后,伏教授讲到“俗赋”,提到赋这一文体是文人化的文体,“深覆典雅,指意难明”。敦煌发现了《韩鹏赋》《燕子赋》《晏子赋》《丑妇赋》这类名字叫“赋”的文章,大部分四字一句,讲说故事,语言通俗,大致押韵,不用典故,与传统的赋不太一样。这类赋的出现,令文学史家对赋的本来面目和赋史的全貌重新进行思考。

最后,伏教授提到敦煌文学为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一是文学的起源和生成问题,研究敦煌文学史料发现,文学起源于各种生活仪式之中,包括民俗活动和民俗仪式以及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二是文学自觉问题,过去一般认为魏晋时期是文学自觉时期,但通过对敦煌文学材料的研究,发现文学自觉是很复杂的问题;三是词的源头问题,自从敦煌曲子词发现后,学术界几乎都强调敦煌曲子词的民间性,但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敦煌曲子词并非出自民间,而是起源于宫廷,从酒筵歌唱而来。

在伏教授的分享结束后,房锐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伏教授就敦煌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大家初步认识了敦煌文学,思考了文学的起源、生成以及文学自觉等问题。伏教授的讲解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在座的同学也学习到了许多敦煌文学的相关知识,收获颇丰。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的同学和老师就敦煌文学中的民俗研究、敦煌写本来源等问题,向伏教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伏教授耐心地一一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现场讨论热烈,气氛十分融洽。

在讲座的最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伏教授今天的精彩分享表示了感谢,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涂文雯

一审一校:唐晨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袁耀林

【编辑:涂文雯】


(微信扫描分享)